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制定過程

19471225日中華民國雖正式進入憲政時代,但此時卻也為中國境內國共兩黨政權內戰的高峰期,包括華中、華北、東北等區域,都處於戰火方熾的狀態。同年74日,國民政府國務會議依「國家總動員法」通過「厲行全國總動員戡平共匪叛變方案」,中華民國進入「動員戡亂時期」,此時距離國家正式行憲,法體制已先一步進入非常的戰時階段,已為即將正式施行的憲政投入變數。

1948329日,當選並完成報到的1,679名國民大會代表於南京國民大會堂舉行開幕式,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正式召開,本次會議的主要任務原為選舉中華民國第一屆正副總統,但面對時局動盪,以及在政治協商會議以來在制憲過程中各黨派的種種齟齬,開議之初,就有代表迫不及待提出憲法修改案。其中又以莫德惠所提,1,202人連署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案」,在418日時三讀通過,賦予總統比憲法所規範的宣布戒嚴及緊急命令程序更大的行政裁量權。

總統在動員戡亂時期,為避免國家或人民遭遇緊急危難,或應付財政經濟重大變故,得經行政院會議之決議,為緊急處分,不受憲法第三十九條或四十三條所規定程序限制。

此時在正副總統尚未選出,國民大會便透過「修憲」程序通過臨時條款,連署人之一的王世杰說明為何要提出此一修憲案:

現在政府有兩大任務,一為開始憲政,一為動員戡亂。但在憲法裡,對于政府在變亂時期的權力,限制綦嚴,如果沒有一個適當辦法補救,則此次國民大會閉會以後,必會有兩種結果:一為政府守憲守法,但不能應付時機,敉平叛亂,挽救危機;一為政府為應付戡亂需要,藐視憲法或曲解憲法條文,使我們數十年流血革命付了很大犧牲而制定的憲法,變為具文。[1]

當時制定臨時條款時,尚有代表詢問臨時條款是不是修改憲法,原因在於當時有社會人士認為才剛行憲就修改憲法,有損憲法尊嚴,但王世杰公開在會議上發出鄭重聲明,認為制定臨時條款是「這是屬於修改憲法的案。凡是變更或廢止與補充憲法條文的提案,都是修改憲法」。但王也一再於會議上強調,臨時條款的「臨時性」:

審查會有許多代表問為什麼不直接修改憲法本文?要用臨時條款?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所提的這個案,有效時間是有限的,與憲法其他條文不同;而憲法本身的條文只要不經過國民大會的修改,永遠有效。這個臨時條款時效有限制不須經過修改程序,俟戡亂終了,自然消滅,所以應該用臨時條款。[2]

有代表也曾在會外提出制定臨時條款,將來會不會有危險?王世杰對此的回應是:

我們提案人提這個案,經過慎重考慮,臨時條款的有效期間,只有兩年,而且僅限於戒嚴的宣告和應付財政經濟上重大變故的緊急處分;同時這種權限,立法院可以依法變更或廢止,最後臨時條款到了某一各時期,沒有廢止,本大會可以廢止。這個條款範圍不大,而保障頗為嚴密。[3]

因此依照王世杰原本的想法,臨時條款的期限應只有兩年,而且臨時條款之終止不只被動等待總統宣告,立法院或國民大會屆時都可以決定是否廢止,故不會有「危險」。但事實上該《條款》於1948510日公布實施,直到1991年經國民大會決議及總統公告才於同年51日廢止,共施行43年之久,遠出乎王世杰逆料,其間不論是立法院或國民大會均未將之廢止。

因此造成憲政秩序的非正常發展,問題並不在當初制定的臨時條款,而是日後政治情勢的發展。事實上臨時條款賦予總統的緊急處分權,嚴格來說並不涉及總統擴權以及破壞憲政常軌,日後臨時條款出現若干重大憲政常規的違背,則是中央政府遷台後對臨時條款的多次修改後的結果。但此例一開,臨時條款範圍不斷擴增,不只是凍結憲法本文,甚至制定出違背憲政原理與憲法制定原意的條款。


[1]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印,《第一屆國民大會實錄》(台北:編者,1961),頁219-220

[2]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印,《第一屆國民大會實錄》,頁267

[3]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印,《第一屆國民大會實錄》,頁267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新家

今天農曆八月一日,雖然不宜搬家,但總算是落腳「安居」了!

還是老爸老媽來幫忙,去年開始工作,到今天落腳新家,都是兩老張羅打點。

沒有他們,一切都在未定之天。

只可惜,女主人今天在居家隔離,是唯一遺憾。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科長退休了

還記得去年當兵快退伍時,在當值星官照顧新兵吃飯時,突然接到國史館的來電,原本想說應該是沒機會到館裡去了,我要分發到哪裡,茫茫啊...不過手機響起時,是科長問我希不希望到館去工作,我當然是一口應允。

退伍不久,休息不到二週,扣除找房子的時間,9/30我就到了國史館上班,展開了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一開始,分配到數位科,廖科長歷練豐富,對我這個初入公門的人,可以說是循循善誘,沒有什麼壓力,只有指導,沒有過責備,讓我很快地進入狀況。

今天,7/16!距離我上班還不到一年,科長退休了!

上班騎車時,似乎有著一些失落感,今天忙進忙出,跟著大家希望能夠把這次歡送會辦好,沖淡了一些憂傷的情緒,雖然跟科長沒有太長的時間接觸,但在平常言談之中,發現許多觀念頗能契合,算是蠻談得來的上司。

只要有問題,找他,總是會有答案!明天開始,就少了這們一位可以依靠的長官了。

從中午開始,我一直擔心我的改編歌詞的「國史館ㄟ黑狗兄」會不會冷場,可不可以帶動現場氣氛,讓科長帶著滿滿的歡喜回去。結果,在大家的幫忙下,效果極佳,科長非常高興!我想這應該是國史館少見的熱烈氣氛吧!

活動結束,在辦公室與同事、長官們又閒談了一陣子!科長回顧了他如何踏進公門,以及他在補教界的輝煌盛事,言談中雖然一直透露出不捨,但仍不得不畫別。

最後,我幫科長拿著今天的花束、禮物和獎章一起下樓,送科長上車,揮手跟科長say bye bye!

臨走前科長還是對我來了一番鼓勵、稱讚,這些不談。

當我回頭上樓拾起背包回家時,在按指紋打卡的地方,又跟去上廁所的科長錯身而過,只見科長還不忘在指紋機留下他公務生涯最後一次的退勤紀錄。

時間是下午的五點四十分吧....

抬頭仰望,夕陽依舊燦爛,科長25年的公務生涯告終,展開人生新的階段。

回頭看我自己,可還有好幾千個日子啊....

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

周婉窈《面向過去而生》新書發表會




7/10炙熱的下午,我從新店一路騎到中山北路,頂著36度的高溫。

目的是蔡瑞月舞蹈社,周老師新書發表會的場地。


發表會挑在這個大廈圍繞中的一塊綠地,彷彿都市叢林中的綠洲,日式木造平房,選在這裡,蠻符合老師向來清新、徐緩的個性。

我把車子停在巷口,正好看到老師、師丈、慧先下車,恰巧錯身而過。

周老師和師丈陳弱水老師,師丈是老師在書中一直稱讚很「聰明」的人



抵達場地時,已見高一生的公子高英傑先生在座,旁邊是他的兒子,今天「半個」主角是這對父子倆。隨即轉身,買了老師的新書《面向過去而生》,當然是要等著簽名囉!曾在課堂上聽老師不經意的說過,大意是要買多買正版的書,送影印店複印是逼不得已才可以的,好比書籍已經絕版,或是年代久遠者,買正版,原因無他,是對作者的尊重,也是對文化消費的一種鼓勵。

老師說這段話時,腦子隨之一愣!上大學以來,似乎已經把「印書」當成是家常便飯,嘴裡老是嚷著省錢、書很貴之類的,但從沒想過其他的事情,有時還會印了好書,而沾沾自喜。

這是題外。

發表會的場地,在半小時之內,由空曠轉而悶熱,只見工作人員把空調一台台打開,座無虛席,底下有如台大歷史系的課堂,曾經受業過的學生,在底下滿!滿!滿!,連主持人都笑稱這是台大歷史系的暑期班。

發表會由高英傑父子的歌聲與銅管拉開序幕,唱的是高一生創作的歌曲,老師找高先生來,是有原因的,高一生先生曾經影響了周老師父親的命運,其間的曲折,在書中有相當細膩的描寫。我不太會欣賞音樂,乍聽之下,樂聲與歌聲並不是「我所認識」的協調,之所以加引號,原因是我不太會欣賞音樂,不見得是不協調。

高英傑父子在表演前認真準備的神情



接著師丈陳弱水老師上台說話,現在已經記不得說過些什麼,最有印象的是,他說他們夫妻倆,從事的是知識文化的工作,「出書」而言,對他們是人生重要的事情,陳老師最後言道:下次他也還要參加婉窈的新書發表會!全場呵呵大笑、掌聲不斷。



對讀書人而言,出書是將自己的所思做一整理,貢獻於世界,但對家人而言,則是有無比的榮譽感,台下坐了老師的媽媽、二哥和一群親人,這說明了一切。

接著金恆煒先生也上台說了些話,他會被邀上台,是因為周老師的文章不少是刊載他主編的《當代》雜誌上頭,周老師還笑稱,《當代》如果沒有停刊,他的〈海洋之子〉就不會遇到被退稿的「命運」,而有《當代》可以「收容」了。底下又是一陣笑聲。我突然間才知道原來《當代》「又」停辦了......

再叉開題吧,我知道《當代》這個雜誌是在我大學時,拜訪台東的趙川明老師時,他到他四樓的書架上,拿了不少《當代》送我,說多看這份雜誌,對思想可以有比較深的認識,那時我才知道這份雜誌,日後如果到圖書館,會翻翻目錄內容,文章不見得我都讀得懂。想到這,我好久沒回去拜訪老師了,真是不應該.....

終於輪到作者上台致詞時,老師開頭就是感謝允晨,說允晨是國內「有良心的出版社」,跟出版《臺灣歷史圖說》日文版的老字號「平凡社」同樣等級,同樣有良心。說允晨有良心是他們不是很計較書籍是否暢銷,在意的是書的內容,允晨不少書是關心被壓迫、受難者的議題,這些在國內,並不吃香,但允晨願意出這些臺灣出版社不太願意出的書。

不過老師致詞時也點出了一個重要「經濟」因素,那允晨得以不計成本,那就是允晨出了白先勇的《孽子》,老師聽友人轉述,據說允晨可以靠這本撐十幾年都沒問題,還笑說要多幾個白先勇。在旁當司儀的老闆廖先生只能一直笑著,連忙說,沒有那麼多啦!撐個幾年是沒問題。

老師接著說今天如何邀請到高英傑父子的經過,以及他與高一生音樂結緣的故事,在底下的高先生頻頻點頭,我想有「稱是」和「稱謝」的意味在吧!

老師還說,今天勞煩大家前來,幸好有準備這麼好的音樂給大家欣賞,她才覺得不內疚。(真是含蓄的一個人...)

最後老師到會場後方坐定,展開簽書時,老師在桌上放了一本書、一張計算紙和一張衛生紙,書的用意是要讓簽名在書的扉頁時,墊在下頭,讓書攤開時能夠平整;計算紙則是用來寫下讀者的名,免得寫錯;衛生紙是要擦去筆尖多餘的油墨。

這種簽名不像偶像,也不像是暢銷書作者,嘩啦拉兩三下溜過去,老師落筆有如習寫鋼筆字,一筆一畫寫下去,筆鋒稜角分明,似乎跟我認識的周老師個性略有不同,不過倒是十分符合嚴謹、不妄言的個人風格。這樣的簽書方式,我第一次見過,真的是非常有「誠意」的作者,拿到簽名的人,還可以跟老師留影,滿心歡喜抱著書離開。我瞄了一下桌上待售的書,一大疊似乎只剩下兩本而已,可以想見場面的熱絡。

最後,老師跟我們一群學生合照留影,在老師還和家人聊天時,
同學向前拍拍老師的肩膀,跟老師畫別,老師同樣瞇著眼睛,笑笑說,謝謝大家。




就這樣,我們揮手離開。結束了一個頗有意義的午末
同學們喜孜孜拿著剛簽好名的新書

附記:感謝慧先熱情提供的相片。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