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著作目錄

一、學位論文、專書

2015,《台灣人的國籍初體驗:日治台灣與中國跨界人的流動及其法律生活》。台北:五南,272頁。(與王泰升、阿部由理香合著)

2010,《台灣代書的歷史考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318頁。


2007,〈台灣代書的歷史考察〉,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279頁。
本文獲得政治大學98年度廖風德先生學術研究出版獎、2009年國史館第一屆「國史研究獎助」

二、期刊論文(*有審查制度)


*2015,〈戰後臺灣關於「違警罰法」的批判內容與脈絡考察〉,《臺灣文獻》66卷3期,頁151-196。

*2015,〈論清朝地方衙門審案機制的運作——以《淡新檔案》為中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6卷第2本,頁421-469。(與王泰升、曾文亮合著)

*2014,〈如何稱呼臺灣史上的「日本時代」?兼論戰後日式紀年與意象的清除與整理〉,《臺灣文獻》65卷3期,頁49-98。

*2013,〈由「員林事件」看戰後初期臺灣法治的崩壞〉,《國史館館刊》37,頁81-121。

*2012,〈「痛癢無關」?——清國革命與台灣(1911~1912)〉,《臺灣風物》62卷1期,頁47-89。

*2011,〈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誕生與臺灣史研究脈動(2000-2008)〉,《史原》復刊第2期(總第32期),頁83-144。

*2011,〈尋找關廟一座日本巡查墓碑的主人〉,《臺灣文獻別冊》37,頁19-31。

*2008,〈從東三省鼠疫問題看清末的內政與外交(1910-1911)〉,《國史館館刊》20,頁41-70。

*2005,〈日治時期臺灣人與近代法律的交會——以張麗俊《水竹居主人日記為例》〉,《政大史粹》8,頁89-123。

*2005,〈由斥革總理看十九世紀北臺灣地方菁英與官府的權力互動〉,《政大史粹》8(2005.6),頁35-66。

三、專書(論文集)之一章(*有審查制度)

2016,〈從日治代書業務看台灣的法律生活〉,收於台灣法律史學會主編,《台灣法律史的探究及其運用》(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6),頁247-303
  

*2015,〈戒嚴體制下的臺灣 (1949-1960s)〉,收於呂芳上主編,《戰後初期的臺灣(1945-1960s)》(台北:國史館,2015),頁135-195。

*2007,〈再探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制度設計〉,收於彭明輝、唐啟華主編,《東亞視角下的近代中國》(台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頁403-422。(原發表於中國廈門大學、香港珠海學院、台灣政治大學舉辦第七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2006年9月4-5日,會議地點:中國廈門)

*2005,〈臺灣肥料換穀政策的形成〉,收於政治大學文學院編,《陳百年先生學術論文獎論文集(第五集)》(台北:陳百年學術基金會,2005),頁285-321。(本文獲得93學年度陳百年學術論文獎研究生組第二名)

四、書評(*有審查制度)

*2008,〈評介曽山毅《植民地台湾と近代ツリーズム》〉,《臺灣學研究》7,頁135-140。

五、研討會論文、紀要

2017/11/30-12/1,〈近二十多年來臺灣法律專業社群的研究史回顧〉,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主辦,2017法律與歷史的交匯:「台灣法律史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地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大樓三樓第一會議室。

2017/2/25-26〈中統局臺灣調統室與二二八〉,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主辦,「『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地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3樓第一會議室

2015/12/25,〈日治時期違警罪的概念與運作狀況——以「街路取締規則」為例〉,發表於國史館主辦,「國史館104年度修纂同仁學術討論會」,地點:總統副總統文物館

2015/8/10-11〈二二八事件中的清鄉——以臺中縣為例〉,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二二八與臺灣戰後發展」學術研討會」,地點: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3樓第1會議室


2014/3/26-28,〈論清朝地方衙門審案機制的運作:以《淡新檔案》為中心〉,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主辦,「『史料與法史學學術討論會」,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大樓五樓會議室(與王泰升、曾文亮合著)

2013/10/18,〈違警罪與臺灣人的日常法律生活〉,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殖民地臺灣社會邊緣學術工作坊」,地點: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8樓802會議室



2011/12/29,〈由「員林事件」看戰後臺灣法治的崩壞〉,發表於國史館主辦,「國史館100年度修纂同仁學術討論會」,地點:總統副總統文物館

2011/10/29 ,〈政府資訊公開法制與臺灣史研究脈動(2000-2008)〉,發表於 《史原》論壇主辦、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協辦,「復刊第二屆 《史原》論文發表會」,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二十教室

2011/10/3-4 ,〈《臺灣日日新報》對清國革命的認識〉,發表於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舉辦,「辛亥革命百年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地點: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一樓會議室、中央大學文學院A302國際會議廳。

2010/7/3,〈從日治代書業務看台灣人的法律生活〉,發表於台灣法律史學會、台灣法學會、台大法律學院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主辦,「台灣法律史學會 2010年春季研討會.日治時期的法律論述與法律生活」,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1301多媒體教室

2006,〈「第二屆近代中國思想與制度研討會」會議紀要〉,《國父紀念館館刊》17,頁11-17。


五、通訊文章

2017,〈從檔案史料看「微調」課綱的現身脈絡〉,《國史研究通訊》12期(2017年6月),97-99。
2015,〈噍吧哖事件大審判〉,《臺灣學研究通訊》89期,頁24-25。
2015,〈日治初期的警察培訓:以吉岡喜三郎及其日記為例〉,《臺灣學研究通訊》88期,頁20-21。
2015,〈從「誓不從倭」到日本臣民——臺灣住民的國籍「選擇」〉,《臺灣學研究通訊》87期,頁20-21
2012.7,〈從舊慣調查談什麼是「舊慣」〉,《臺灣學研究通訊》67期,頁6-7。
2011.12,〈莫那魯道遺骸歸葬霧社始末〉,《臺灣與海洋亞洲研究通訊》5期,頁12-21。
2011.12,〈1902˙人止關之役〉,《臺灣與海洋亞洲研究通訊》5期,頁22-25。
2009.12,〈文獻中的土著民族:《諸羅縣志˙番俗考》導讀〉,《臺灣與海洋亞洲研究通訊》3期,頁22-24。
2010.9,〈訪鍾逸人先生小記〉,《臺灣與海洋亞洲研究通訊》4期,頁4-8。
2010.9,〈琉球散記〉,《臺灣與海洋亞洲研究通訊》4期,頁25-28。
2009.6,〈跨界的臺灣研究:日本臺灣學會〉,《臺灣學研究通訊》30期,頁14-15。

六、口述歷史

2011,王泰升、曾文亮訪問;羅其祥、吳俊瑩、王志宏、林政佑、林至曜、陳慶鴻記錄,《臺灣法律人的故事》,臺北:元照。

2008,林玉茹、王泰升、曾品滄訪談;吳美慧、吳俊瑩記錄,《代書筆、商人風:百歲人瑞孫江淮先生訪問紀錄》,臺北:遠流。


七、報章投書
〈讓卑南文物回娘家〉,《新新聞》912(2004.8),頁34-35。
〈台灣世紀小學風華(讀者書評)〉,《中國時報》,2004年7月16日。
〈卑南石板棺 未被遺忘〉,《中國時報》,2003年1月24日,第15版。
〈女王頭〉,《自由時報》,2002年7月29日,第15版。
〈怪手挖「寶」 粗魯的拜金主義〉,2002年7月3日,第15版。
〈博物館文物 登錄上網〉,《中國時報》,2002年3月2日,第15版。
〈考古遺址 管理重於指定〉,《中國時報》,2001年12月31日,第15版。
〈讓卑南遺址在國際發光 若能擴大保護區範圍 爭取申請登錄「世界珍貴遺產」成功率大增〉,《中國時報》,2001年11月8日,第15版。
〈斥資卅七億起造 人員編制緊縮 業務難推動 史前館鬧人力荒 有志難伸〉,《中國時報》,2001年11月6日,第15版。
〈整合考古資源 重現文化光彩 各博物館或陳列館可先行舉辦特展 跨出交流的第一步〉,《中國時報》,2001年10月1日,第15版。
〈傻瓜相機在故宮 閃光怎麼辦〉,《聯合報》,2001年8月18日,第15版
〈連故宮專家都不敢接手 文物修復問題 困擾史前館 盼大專院校開設相關科系培育人才〉,《中國時報》,2001年8月2日,第15版。
〈卑南文化公園 成了犧牲品?農民堅持開闢五十米外環農用道路 破壞景觀私心可議〉,《中國時報》,2000年8月4日,第15版。
〈不比牛肉 比誰的蘋果爛〉,《聯合報》,1999年12月19日,第15版。
〈看哪,三千年前的卑南〉,《聯合報》,1999年9月26日,第39版。
〈變調的保育花錢遊客:我才是老大〉,《聯合報》,1999年7月15日,第15版。
〈告訴民眾 為何要漲價〉,《聯合報》,1999年5月4日,第15版。
〈記住歷史 不讓軍國主義復活〉,《聯合報》,1999年2月23日,第15版。

八、學術服務與演講.
2017.1.12  國史館主辦「檔案與歷史研究演講系列(1)」, 從檔案史料看「微調」課綱的現身脈絡。
2014.12.20 台灣法律史學會、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主辦;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協辦「台灣法律史學會2014年度秋季研討會:台灣現代型地方制度之形成與發展」,擔任李鎧揚〈日治初期地方行政機構調整之討論—以街庄法人化為中心〉與談人。
2014.11.1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歷史系學會史薈「政治大學歷史系口述歷史工作坊」,講題:「口述歷史經驗分享:準備、臨場、整稿」。
2013.9.9  國史館「【愛˙閱讀】國史導讀會(十):臺灣代書的歷史考察」。
2013.6.22 《史原》復刊第四、五期編輯委員會主辦、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協辦「《史原》復刊第四期發表會」,擔任莊勝全〈褪下抗日的外衣:介紹《代書筆、商人風百歲人瑞孫江淮先生訪問記錄》〉討論人。
2012.10.27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戰後台灣歷史的多元鑲嵌與主體創造計畫」、台灣法律史學會、台灣法學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舉辦「台灣法治中的新舊典範學術研討會」,擔任許慈佑「從「杖斃」看皇權體制的王法及其操作」與談人。
2011.9.15 國立政治大學人文研究中心「現代中國的型塑-影視史組研討例會暨座談會」主辦,講題 「數位檔案與國史館紀錄片」。

網誌存檔